步入七十,人生旅程渐入尾声,能逾越此龄,实乃生命之恩赐

 

站在生命悬崖的边缘:七十岁后的人生,有何滋味?

“度过七十,便是上天的赐予!”

此言我已听了一辈子。看似戏谑,实则其中蕴含着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如今我已65岁——在故乡被称作“虚岁66”——身边的同龄人一个接一个地踏上了这条被称为“归途”的道路。有时真觉得,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就如同旅者抵达了最后一座山峰。晨曦初露,夜幕降临,如此往复亦是常情。

图片[1]-步入七十,人生旅程渐入尾声,能逾越此龄,实乃生命之恩赐-西瓜资源分享网

我国民众能活到70岁的人数实际上不足总人口的一半。每个人都渴望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但往往只能停留在“想想而已”的阶段。许多养生专家、运动达人、健康达人,最终也未能逃脱“天命难违”的宿命。在我家乡,有一句俗语:“壮汉熬不过药罐子”,意在说明即便身体再强健,也可能在突发意外面前瞬间崩溃。因此,我们不应将命运视为儿戏。

那些曾经令人羡慕的日子,如今已成为往事。归根结底,人生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谁也无法预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我想起了高中时的一位女孩,她长得像林黛玉,带着一丝忧郁的美。追求她的男孩络绎不绝。毕业后,她凭借父亲手中的权力,轻松地回到了家乡,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大家羡慕她无需拼搏,更无需吃苦。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在她和丈夫刚过五十岁之际,一场大病突然降临,两人相继离世。一时的风光,却难以预料命运的转折。

图片[2]-步入七十,人生旅程渐入尾声,能逾越此龄,实乃生命之恩赐-西瓜资源分享网

类似的经历屡见不鲜。八年前,我的伴侣离世,那时我常常感叹:“人生如昙花一现,谁也无法预知何时凋零。”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心态逐渐变得平和:只要活着,能平静地度过每一天,就是一种幸福。

孩子既是归宿,又是牵挂。最难割舍的,便是他们。

目前,我和女儿、女婿一同居住,名义上是帮他们料理家务,实则他们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有时,我也会直言不讳地表达,一旦我身体不适,无法再照顾他们,或许会回到老家静养。与其让他们担忧,不如我自己妥善安排,安度晚年。

图片[3]-步入七十,人生旅程渐入尾声,能逾越此龄,实乃生命之恩赐-西瓜资源分享网

谈及养老机构,我并不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亲身经历那些地方,我感受到的只是表面的喧嚣背后隐藏的孤独。我更倾向于居家养老,自己动手做饭,偶尔尝试一下外卖。如果确实感到力不从心,我会考虑聘请钟点工,每天简单地准备两餐,保持家中整洁,这样就足够让我感到满足了。我并不考虑全职保姆,总觉得有陌生人住在家里,心里会感到不自在。

面对未来,我选择坦然接受所有即将到来的一切,到了该放手的时候,我绝不会犹豫不决。

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生活的质量,也失去了尊严,请不要劝我接受命运的折磨。我一直认同“大病自了断”的观点,虽然话听起来有些沉重,但这却是无奈中的坦诚。几年前,我还相信要为“八十大寿、九十大寿”准备一柜子的衣物,购买大量的被褥,以为总有一天会用得上,但现在我明白了,这些身外之物都是负担,我随时都可以准备好“归去”。

我对生死看得很淡,对万事都持轻松态度。

终有一天,所有的烦恼、奔波、冲刺,都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曲折。生死本是必然,就像白云苍狗、昼夜交替。我们只是这个世界的小小旅人,不奢望他人记住,也不指望有人能陪伴到最后。只要能将每一个平静的清晨、宁静的黄昏过得有滋有味,那么在人间走一遭就没有白来。到了暮年,看着云卷云舒、潮起潮落,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潇洒一些。最终,尘归尘,土归土,化作一缕青烟。

结语:活得明白,珍惜余生,不求长寿但求无悔。

曾经,我们都不愿相信衰老、害怕死亡,现在却能坦然地说:“活到70岁,已经很幸运了。”看透繁华,放下执念,在这个世界上,真正重要的是把握当下。至于明天是否还有阳光,就随缘吧,不必刻意追求生命的长度。只要问心无愧,这段旅程就算值得了!

——愿后来者共勉:岁月如歌,曲终人散,唯有此心自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