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七八月份,炎炎夏日到来,气温攀升,天空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连树叶也失去了生机。特别是南方地区,潮湿与炎热并存,仿佛人体被囚禁在桑拿房中。许多人此时会感到食欲不振、头晕目眩、心烦意乱、体力不支,实则身体正在无声地传达中暑的警示。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高温中暑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当气温升至35℃以上时,人体的调节能力会显著下降,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慢性病患者更容易遭受中暑之苦。中暑并不仅仅是出现头晕和出汗,若病情恶化至重度中暑,死亡率可能高达60%以上。许多人仅依赖空调和饮料来降温,却忽略了饮食调节的必要性。
夏日食欲不振,难以进餐时,不妨从一碗汤开始尝试。汤品不仅有助于补充水分和降低体温,还能调节脾胃,使身体更顺畅地应对炎热的季节。以下推荐的几款汤品,不仅能够清热解渴,还具有除湿、养胃、安神的功效,让全家人都能享受美食,保证良好的睡眠和精神状态。
一、绿豆百合汤:清热润肺,安神助眠
夏季最令人担忧的是体内火气过旺,导致心烦意乱,夜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绿豆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百合则能润肺安神。将两者结合,正是中医所称的“夏季安神汤”。
这汤口感甘甜,冰镇后饮用,更添一抹清凉与爽滑。特别适合那些常感心火旺盛、夜晚难以入眠、夏季食欲不振的人士,尤其是那些工作繁忙、承受较大压力的年轻人。绿豆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备抗氧化和抗炎的功效,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绿豆是夏季理想的食品选择。
另一方面,冬瓜薏米汤具有排湿除暑、轻盈消肿的功效。夏季的炎热不仅仅源于高温,湿气的侵袭同样不容忽视。当湿气过重时,人们会感到头部沉重、四肢沉重、舌苔厚重,甚至可能出现痘痘和湿疹。冬瓜能促进水道畅通,薏米则有助于健脾除湿,这碗汤以其清淡的口感,让人在饮用后感觉身轻如燕。
薏米,因其含有薏苡仁酯等活性成分,特别适宜于生活在南方湿热气候下的人群,以及那些长时间久坐办公室、活动量少、体内湿气容易积聚的白领阶层。广东省中医院专家指出,薏米能有效缓解由湿热引起的身体不适,是夏季理想的祛湿养生食材。
此外,西瓜皮荷叶汤也是夏日消暑、降火的佳品。尽管西瓜吃完后人们常丢弃其皮,但在中医看来,西瓜皮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将其与荷叶搭配,不仅有助于降火,还能促进尿液排出,降低血压。荷叶还能协助调节脂肪代谢,特别适合那些夏季饮食油腻、血压偏高的人群食用。
此汤口感酸甜,适合各年龄段人群享用。冰镇后饮用,既可解渴又能提振精神。《中华本草》这本中医经典早已提及,西瓜皮具有清热解暑、止渴的功效,堪称夏季天然的降温良品。
四、山楂陈皮汤:促进食欲,消除食积,调和气机
夏季人们活动减少,饮食多样化,容易导致脾胃负担加重。有些人食欲下降,稍微进食就会感到胀气,甚至出现反酸、打嗝、肚子咕咕作响等症状。此时,一碗山楂陈皮汤便能解决问题。山楂能刺激消化液分泌,陈皮则有助于理气化湿,两者结合,共同促进食欲,恢复肠胃功能。
此汤特别适宜儿童、老年人和消化功能不佳、餐后不适者饮用。广东省中医院的一篇科普文章提到,山楂富含多种有机酸和酶,有助于增强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适量饮用此汤还有助于预防食积和夏季腹胀。
五、汤虽美味,饮用需得当
夏季,许多人喜欢喝冰镇饮料,但实际上,“冰镇”并不等同于“降温”,过低的温度可能会刺激肠胃,导致腹泻或消化不良。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群,更应避免贪凉。在夏季饮用汤品,以温热或常温为宜,这样更有利于吸收。
饮用汤品的时间点颇为讲究,建议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进行,并尽量避免在空腹或临睡前饮用。饭前适量饮用清淡的汤品能够刺激食欲,促进消化;而饭后半小时饮用,则有助于调节体温、补充因活动而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另外,每日一碗汤品已足够,不宜过量频繁饮用,特别是对于体质偏寒的人群,应根据个人健康状况适当调整饮用量。
六、在炎炎夏日,为家人精心熬制一锅汤,是最贴心的守护方式。
炎炎夏日,高温让人难以忍受,然而,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我们就能让身体安然度过酷暑。一碗清新的汤品,不仅能够调养身体,更能传递出对家人的关爱。与其让家人依赖于冰镇饮料和快餐度过夏天,不如每天花些时间,亲自熬制一锅汤,既清爽又温暖人心。
健康从点滴做起,饮食是基础也是最有效的调养手段。以下四款“消暑汤”各具特色,但都能在酷暑中为身体带来一丝清凉和活力。这些汤品不仅适合家人享用,也适合每天辛勤工作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