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意外撞墙,驾驶员朋友操作智能驾驶时,后排乘客竟在睡觉!

 

智能驾驶系统引发事故疑云?

7月11日,一位小米SU7的车主在后排熟睡,而驾驶该车的朋友在尝试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不幸发生了撞墙事故,导致新车瞬间变成了事故车辆。

 

并非车主过于粗心,实际上,这车机系统的问题早已亟待关注。

回顾历史记录,仅去年11月就有超过70辆SU7车型发生了集体故障。

 

孙鹏在北京的地下车库尝试自动泊车功能,却发现车辆在车机显示已识别到柱子的情况下,仍然重重地撞了上去。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整个过程中雷达系统保持沉默,没有任何预警发出。

 

据全国范围内的车主维权群统计,仅在11月14日当天,就有超过五十起标准版车型发生撞墙事故,其中不乏在提车仅四小时后便遭遇此问题的案例。小米客服对此表示认可,称是OTA系统出现故障,并承诺将免费进行维修,同时每日补偿1500积分。

图片[1]-小米SU7意外撞墙,驾驶员朋友操作智能驾驶时,后排乘客竟在睡觉!-西瓜资源分享网

车主们经过计算发现,在车辆维修期间每天获得的150元积分补偿,远远不足以弥补车辆事故造成的价值贬值。在二手车市场上,带有维修记录的车辆价格会直接下跌两三万元,而这一点小米并未在讨论中提及。

 

回顾此次事故,”驾驶支架冲出”的情景与去年发生的事故惊人相似。车主在视频中透露,车辆车头已翘起,幸亏前备箱的缓冲设计才保住了乘客的安全。然而,水泥墙已被撞裂,修车费用将由保险公司承担,但心理阴影又由谁来负责呢?

新能源车将智能驾驶作为卖点是可以理解的,但将车主当作测试员则显得过分。官方回应总是强调“已修复”,但修复前的过失又该如何解释?去年那些集体撞墙的车主仍在为车辆折损价维权,而这边的新车又出现了相同的问题。技术的迭代更新不能总是让消费者来承担后果吧?

归根结底,无论科技多么炫酷,安全始终是根本。与其急于宣传自动驾驶的先进性,不如先确保基础功能稳固。否则,不仅车主不敢在后排睡觉,就连坐在驾驶座上的人也会心有余悸。安全问题,真的不能仅仅依靠后期OTA更新来弥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