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五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全国的录取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以下是对各省录取人数的分析。
·前三名省份:浙江、北京、江苏。
→浙江在二零二五年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清华和北大在浙江的强基计划招生人数为一百三十六人,其中清华招生七十人,北大招生六十六人。浙江的强势得益于其本土高校浙江大学的协同效应和民间教育资本的高度渗透。此外浙江在保送清北的人数上也位居全国第一,总计九十八人,占全国保送人数的百分之十八。
![图片[1]-清北2025年各省录取人数分析-西瓜资源分享网](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axegupay5k/f5ae89ef917940cdb0af20ca50f5abd3~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1814774&x-signature=gVA3xfZ5Kcdn3h2GH9agQsh%2BWkA%3D)
→北京作为清北两校的所在地具有明显的主场优势,二零二五年清华在北京招生九十人,北大招生八十七人,总计一百七十七人。北京的录取人数在全国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清北两校在北京的招生比例较高,得益于其综合评价机制和对本地重点中学的倾斜。
→江苏在二零二五年的强基计划中也表现出色,清华招生四十二人,北大招生三十二人,总计七十四人。江苏的优势在于其高校集群效应,南京大学在本地招生人数较多,同时江苏的高中教育水平较高,为清北输送了大量优质生源。
·第四名省份:上海。上海在二零二五年的清北录取人数为八十五人,其中清华四十五人,北大四十人。上海的录取人数虽然略低于北京和江苏,但得益于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本地招生优势,其在强基计划中的表现也较为突出。
![图片[2]-清北2025年各省录取人数分析-西瓜资源分享网](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dtbei8xehn/150d34f917d54cf3ae5920e17570ed4a~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1814774&x-signature=va0OoPTZtzifPw8l5PwVeBHiEwE%3D)
·第五名省份:安徽。安徽在二零二五年的清北录取人数为二十九人,安徽的录取人数相对较少,但考虑到其拥有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该校在本地招生人数较多,为安徽的本地生源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其他省份:广东。广东在二零二五年的清北录取人数为二十八人,广东作为高考大省,其生源质量较高,但由于本地高校的竞争相对激烈,清北在广东的招生人数相对较少。
![图片[3]-清北2025年各省录取人数分析-西瓜资源分享网](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dtbei8xehn/8b13583c6b44454d998af02858641e80~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1814774&x-signature=nZvTY5awP0hwY%2F5SpipXtkZhkOo%3D)
·四川。四川在二零二五年的清北录取人数为二十六人,四川的生源质量也较高,但由于本地高校的竞争以及清北招生名额的限制,其录取人数相对有限。
·边缘省份:广西、内蒙古、甘肃等。广西、内蒙古、甘肃等省份在二零二五年的清北录取人数较少,合计不足三十人。这些省份的录取人数较少主要是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竞赛资源匮乏以及政策设计的隐性排斥等因素。例如甘肃全省仅有三所高中配备物理竞赛实验室,化学实验设备更新周期长达五年,导致本地生源在强基计划中的竞争力不足。
![图片[4]-清北2025年各省录取人数分析-西瓜资源分享网](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dtbei8xehn/ee7df863e54e4ad1be8ca2823d7bc4f4~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1814774&x-signature=KHii%2BJ25950HCFcO%2BRFiCLNbskc%3D)
总结:二零二五年清北在各省的录取人数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浙江、北京、江苏等省份凭借其教育资源的优势和政策的倾斜,在录取人数上占据领先地位。而广西、内蒙古、甘肃等省份则面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竞赛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录取人数相对较少。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公平性,让更多地区的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入顶尖高校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