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方面投入了8个军团,总计约14万人。苏联方面则派出了12个飞行员师,约7.2万人。我国则出动了27个军以及空军15师等,总兵力达到约240万人。
敬请关注右上角的“关注”按钮,这将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并为您带来独特的参与体验。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的朝鲜战争,谁料到背后还隐藏着一个超级大国的身影——苏联。苏联曾秘密派遣超过七万名精锐士兵参战,以一种不为外界所知的方式,深刻地影响了战局。
这个秘密被各方默契地隐瞒了四十年,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真相才逐渐揭露。
故事要从1950年开始讲起,美军介入朝鲜,战火迅速蔓延至鸭绿江边,直接威胁到刚刚成立一年的新中国。
然而,志愿军勇敢出兵,但面临一个致命的短板:我国几乎没有像样的空军,面对美军的空中优势,地面部队白天无法抬头,伤亡惨重。
当朝鲜和中国向苏联求援,希望得到老大哥的空中支援时,斯大林最初犹豫不决,他最担心的是与美国直接开战,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即使周恩来总理亲自飞往莫斯科谈判,斯大林也仅同意让苏联空军在中国东北境内巡逻,绝不让其踏入朝鲜一步。
然而,战局瞬息万变,美军战机越来越嚣张,甚至越界轰炸了苏联在远东的机场,斯大林终于坐不住了。他意识到,一味退让无法换来和平,于是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于1950年10月下定决心:秘密出兵。
这场军事行动的保密工作做得极为严密,苏联国防部专门组建了代号第64独立歼击航空军的部队,所有参战人员都换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服,驾驶的米格-15战斗机也涂上了中国的“八一”军徽。
由于苏联飞行员普遍身材高大,中国的军裤无法穿,他们只好将裤腿剪开,再接上一截帆布来凑合。这个无奈之举,竟被美军误认为是志愿军新设计的飞行服。
为了保密,苏军的纪律严苛到近乎残酷,飞行员被严令禁止在无线电中讲俄语,只能用中文和朝鲜语的简单词汇交流。
更有甚者,他们被要求随身携带剧毒的氰化物,一旦被击落且有被俘风险,必须立即自尽。
在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一架米格-15的残骸,机身上的“八一”标志有七层涂装痕迹。
这正是因为苏军部队频繁轮换,每次换防都必须将旧徽记磨掉,重新喷涂,不留一丝破绽。
但另一方面,美军真的对此一无所知吗?实际上并非如此。美国国家档案馆的解密文件显示,早在1950年11月,美军飞行员就在无线电通讯中不止一次听到了带有明显“斯拉夫口音”的对手。华盛顿的决策层虽心知肚明,却选择了集体忘记,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布莱德雷将军明确反对公开这一情报。他忧虑,一旦揭露真相,可能会将美国卷入与苏联的全面战争。
因此,在朝鲜上空,两大超级大国维持着一种微妙的默契,即“你打你的,我知道是你,但我不会点破”。
随着苏联空军的秘密参战,朝鲜上空的战局迅速改变。苏联提供的米格-15战斗机在性能上压制了美军初期的F-80等战机,迫使美国紧急从本土调来最先进的F-86“佩刀”战斗机应对。苏军飞行员利用米格-15的高空高速优势,创造了“高空俯冲,打了就跑”的战术,一度让美军措手不及。
1951年4月12日,对美军轰炸机部队来说是个噩梦。当天,苏军60架米格-15在鸭绿江上空迎战美军72架B-29“空中堡垒”轰炸机和近百架护航战机,短短几十分钟内,10多架B-29被击落,而苏军无一损失。
此后,鸭绿江至清川江之间的空域被美军飞行员惊恐地称为“米格走廊”。整个战争期间,苏联空军宣称共击落了1097架敌机,自身损失了335架飞机和126名飞行员。王牌飞行员尼古拉·苏佳金一人就击落了22架敌机,这一战绩直到2007年才被俄罗斯官方正式承认。
这场秘密战争是斯大林亲自下令的,禁止苏联飞机越过三八线,将冲突严格限制在朝鲜北部。美军也心照不宣,从不攻击苏联空军驻扎的中国境内机场,双方都小心翼翼地管控风险,避免局部战争演变为全球核危机。
对中国的意义非凡,苏联的这次秘密援助不仅直接掩护了地面部队,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实战,手把手带出了一支全新的中国人民空军。战争初期,中国空军只有一个刚组建的师,到战争结束时,已经发展到拥有27个师、超过3000架飞机的规模。
当时的苏联飞行员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年轻的中国飞行员在苏联老大哥的带领下,从零开始,迅速成长为一支不可小觑的空中力量。后来的中国空军司令员王海曾坦言,没有苏联的帮助,中国空军的成长绝不会如此之快。
战争结束后,那些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的苏联飞行员,回国后功绩无人知晓,牺牲者被悄悄安葬在旅顺的苏军烈士陵园,墓碑上甚至没有他们的名字。直到冷战结束,苏联解体,那些在保密柜里沉睡了半个世纪的名字和战功,终于得到了承认。
【信源】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中苏密电汇编》、台北故宫博物院《斯大林军事手令集》